专家说

聚焦可再生能源:美国风能与太阳能产业的挑战与机会


在能源转型浪潮中,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备受关注。《通胀削减法案》与“大而美法案”引发投资者的激烈讨论,有人恐慌有人赞誉。回顾过往,行业历经起伏,如今的美国风能与太阳能产业又面临新挑战与变化。能源需求增长、全球低碳转型大势难逆。本期,我们将聚焦美国风能与太阳能产业所遭遇的挑战,分析这些挑战和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助力投资者把握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投资机遇。

我们需要明确的事实是,《通胀削减法案》以及该法案所延长的税收补贴并非美国在推动电力供应清洁化进程中推出的全新举措;同样,“大而美法案”也绝不是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丧钟”。

随着“大而美法案”的通过,美国的风能与太阳能项目即将失去联邦税收补贴。不仅如此,新项目开发还面临新增的行政障碍,再加上现任政府总体上持支持化石燃料的态度,让众多美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参与者对此反应过度。

然而,如今那些陷入恐慌的人,很可能在三年前《通胀削减法案》通过时,还将其赞誉为一场“环境革命”。实际上,《通胀削减法案》并非美国电力供应清洁化进程中的突破性举措,“大而美法案”也不是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走向终结的信号。相反,在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经历“一代一遇”转型的发展进程中,这两项法案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2020年的行业视角

我们只需回顾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前的那几年——当时,风能与太阳能产业正遭遇生产税收抵免和投资税收抵免逐步缩减直至到期的困境。回首这段时期,我们就能清楚地明确这两个细分领域在行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具体阶段。在那个时候,风能与太阳能已然成为美国电力供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通胀削减法案》所强化并延长的补贴政策,不过是加速了美国电力供应清洁化这一早已稳步向前的进程。

在过去十年里,业内人士们都亲眼见证了风能与太阳能发电的实际成本大幅降低。如今,即便没有补贴支持,可再生能源在经济性上也已具备与化石燃料发电正面较量的实力。尽管受生产税收抵免和投资税收抵免补贴的逐步缩减,行业内曾掀起一波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热潮,但多数观察人士依然预测,风能与太阳能项目的建设规模将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与其他新型发电项目共同发展。

当前,我们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又回到了类似2020年的发展节点,行业动态上也存在不少相似之处:

1、大多数计划新建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仍会为电力采购方提供低价电力(尽管价格会比享受补贴时略高)。

2、边际经济性可再生能源项目(即仅在补贴支持下才具备经济发电能力的项目)可能会被搁置或暂停。

3、与过去十年新增发电项目的趋势一致,美国仍将继续建设新的天然气发电厂,而且部署速度会有所加快。

4、拥有脱碳目标的公用事业公司、企业以及各州立法机构,将继续支持当前规模的可再生能源新建项目。

 

当然,当下的行业环境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可再生能源产业正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虽然最终的关税金额还未确定,但大部分市场参与者都预估,关税会使供应链成本上涨。目前还不清楚美国国内制造业会怎样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资本成本的提高必然会削弱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效益优势。

此外,美国繁琐的审批程序已经让海上风电项目陷入停滞,而那些需要联邦审批的陆上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建设时间和成本上也很可能会受到影响,面临不利局面。

 

需求驱动因素

尽管可再生能源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能源需求“水涨船高”的态势仍将为该行业提供有力支撑。美国的基础电力需求每年保持着约1%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现有化石燃料发电厂陆续达到使用年限,预计美国每年还将淘汰约1%的发电装机容量。这些百分比数字看似不大,但对应的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却十分可观。

不过,真正能够改变行业格局的,是新型数据中心那近乎“无底洞”般的电力需求。我们认为,如果美国出台阻碍能源供应的政策,那么其在包括人工智能(AI)在内的科技领域就难以保持领先地位。换句话说,要解决电力供应问题,确实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

就实际情况来看,短期内这意味着要优先部署那些“整装待发”的发电项目。比如,在中大陆独立系统运营商市场的高级并网队列中,已获批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具有战略优势,天然气发电项目则紧随其后。从现实角度考虑,很难想象公用事业公司或开发商会推动高碳排放的新型燃煤发电项目实现商业化,而小型模块化(核能)反应堆目前也不具备大规模快速部署的条件。

 

结论:回归长期发展趋势

尽管当前的联邦政策举措势必会给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带来影响,并推动能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向化石燃料方向偏移,但未来几届政府仍会以各自的方式对该行业施加影响。不过,行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很难偏离长期趋势所设定的轨道。

 

归根结底,美国需要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包括美国在内,全球各国都在朝着低碳方向转型,而不是重新投向高碳能源的怀抱。无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的层面考量,风能与太阳能都是顺应长期发展趋势的能源选项,其部署依旧具有很强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