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全球经济:市场变化下的投资机遇
今年以来,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局动荡,关税争端此起彼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却展现出强大韧性,仍维持稳健增长。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虽曾达高峰,但如今已有所缓和。我们认为,不同经济体有着不同表现与前景,从美国、欧元区到英国、中国,再到新兴市场,各有发展态势与潜在风险。本期,我们将深度分析美联储是否会立即降息,以及全球经济现状对投资的影响,助力投资者们把握全球资产的投资机遇。
降息预期与稳健经济前景存在分歧
今年上半年,尽管全球范围内关税争端不断,但全球经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态势。目前,政策不确定性的峰值已过,但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仍有些悲观。稳健的增长本应支撑风险资产,但市场仍需时间来消化货币宽松力度减弱这一政策环境的变化。具体而言,当前美国经济增长稳健、通胀高企且存在产能约束,这与市场对美联储将在第三季度启动降息、最终利率降至3%的普遍预期相悖。美联储降息或将推迟到2026年,若在当前阶段就实施降息,未来通胀的黏性可能会进一步增强,从而带来更大的风险。
我们对于关税争端所引发的后续影响仍心存担忧,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将面临短期疲软。不过,我们对全球经济前景仍维持乐观态度,因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将推动经济活动出现周期性回升。今年全球经济增速或将达到2.5%,2026年或将达到2.6%,均高于市场普遍共识水平。
美国经济表现或将超出预期。市场依据就业数据的下修和政治方面的压力,认为降息即将到来。然而,其他多个指标显示,劳动力市场仍保持良好状态,坚实的经济基本面也将持续为消费支出提供支撑。所有这些因素,再叠加关税影响存在传导上的滞后,意味着通胀会面临上行的风险,所以目前并不具备立即降息的条件。
我们对欧元区经济的乐观观点也正逐步成为现实。随着欧美贸易协定签署后使不确定性因素消退,今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的稳健增长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撑,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将共同推动欧洲经济周期性加速。不过,这很可能也意味着欧洲央行的宽松周期或已正式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我们此前判断,滞胀压力将阻碍英国央行进一步降息,这一判断目前看来也正逐步得到验证。英国的GDP增速难以超过1%,但产能方面的约束意味着,即便增速如此温和,也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使通胀维持在高位。事实上,我们担心在未来的几个月内,英国的通胀率可能会突破4%,且至少在2026年年中之前将会维持在3%以上。如果劳动力市场没有出现更显著的疲软迹象,或是秋季预算也没有实施财政紧缩措施,那么可以预见的是,英国央行利率或将维持在4%的水平。
由于美国多次推迟加征关税,中国制造业出口得以提前释放,中国经济由此实现稳健增长,但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增长势头温和放缓,随着出口步伐的调整以及财政支持力度渐进调整可能对内需产生阶段性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速或将延续温和发展态势。
其他新兴市场的前景较为乐观,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其前景可能会进一步向好。受货币走强所带来的通缩效应的影响,各国央行已获得了一定的降息空间,这有望使各国在2026年提振内需。例如,印度就在最新一轮的降息周期中走在前列,而巴西则极有可能在年底前启动宽松政策。
全球经济基本面稳健,增长前景向好
尽管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局动荡,但全球经济目前依旧维持着稳健增长态势。关税暂停实施、贸易协定的签署以及部分豁免政策的出台,为贸易活动提前释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商品通胀的大幅上扬。因此,我们目前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或为2.5%,高于市场共识水平。
我们对于关税的后续影响仍然心存担忧。目前已达成的贸易协定表明,美国实际关税税率最终可能会攀升至17%左右,高于我们此前预测的12%。此外,美国与中国、欧盟的贸易协定尚未最终敲定,未来关税存在进一步不确定的风险。无论如何,出口提前释放的态势难以无限期的持续下去,尽管目前领先指标尚未大幅下滑,但随着贸易流动逐步回归正常水平,我们预计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将会面临短期疲软。与此同时,美国的通胀压力可能依旧会维持在高位。
不过,展望未来,我们对2026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总体上持乐观态度,并持续看好发达经济体的表现。全球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作为一项通常领先经济增长约9个月的指标,正随着宽松金融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而持续上升。
在此背景下,尽管美国就业增长数据大幅下修引发了广泛关注,但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具有较强的韧性,这将继续为稳定的需求提供有力支撑。尽管美国经济在今年早些时候遭遇了短暂挫折,但当前或已度过贸易和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高峰期,此前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一直对市场情绪构成压制。在欧洲,我们对经济周期性复苏的判断依然保持积极态度;而英国虽然面临着产能受限的问题,经济或仍将保持平稳运行。
稳健的增长前景,加之美国经济不会陷入衰退,将为风险资产提供有利的环境。不过这也意味着,全球金融环境不太可能进一步大幅宽松。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此前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的宽松政策,我们认为它们目前已经处于或者接近各自宽松周期的尾声阶段。这使得美联储的政策走向成为焦点——美国经济稳健增长与通胀高于目标的现状,显然与立即降息的市场预期相悖。
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的讲话表明,目前不能完全排除美国近期降息的可能性,尤其是考虑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除非美国经济进入短期疲软阶段,从而缓解产能上的约束,否则当前的宽松政策将导致2026年的通胀进一步高企。这是美联储和市场都需要谨慎权衡的利弊取舍。
在汇率方面,美元上半年出现了贬值,从历史经验来看,政治动荡或许将成为美元开启多年下行趋势的催化剂。美元或将进一步小幅贬值,但从估值角度看,美元也存在更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如果美元显著贬值,将会为全球其他地区带来通缩效应,从而为这些地区的降息和提振内需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