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引领中国经济复苏
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在2025年初延续了温和复苏的经济态势。尽管消费领域面临一定挑战,但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结构性突破:深度求索(Deepseek)在大语言模型技术上的飞跃、宇树科技(Unitree)在机器人领域的进步、比亚迪宣布的自动驾驶全域覆盖战略,以及苹果与阿里巴巴深化本土人工智能领域合作等。这些进展极大改变了市场对中国科技前景的共识,该领域被视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全年经济展望方面,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将保持复苏轨道。根据系列政策文件和政府声明,扩大内需与技术创新将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双引擎。房地产市场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呈现缓慢但持续的复苏态势,这将为中期国内需求提供支撑。尽管消费暂时仍处低位,但预计随着股市反弹和房价企稳将有所改善。同时,制造业正积极调整策略,加大对国内及友好国家市场的关注,此举或能部分缓解关税冲击。总体而言,我们维持2025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的预期。
中国经济增长率在数值层面或已度过峰值,但在发展质量维度仍具深化空间。当前,三大增长潜力尤为显著:
1. 技术创新与人才优势协同:政企层面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投入导向,叠加工程师红利优势,正在有效对冲人口红利递减影响。Deepseek 和Unitree等企业的突破彰显了中国技术迭代速度与实力。
2.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展现韧性:在汽车、光伏、电子设备、机器人等领域,中国产业持续展现强劲竞争力,国际市场份额在市场需求波动中保持上升曲线。
3. 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近期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释放的积极信号预示着深化改革到来的可能,营商环境的优化或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该增长框架中,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形成内生增长动力,制度创新则为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提供制度保障,二者共同构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支撑。
我们对于市场整体持中性、但看好结构性行情的观点。整体中性是因为估值已处于合理区间,市场整体估值大致位于历史50%左右分位,各个风格类型相差不大,后续大波段整体性重估再现的机会有限。若出现宏观政策非常超预期,或者基本面出现重大改善,后续整体估值有望进一步上升。两会目前公布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赤字率目标都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预计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我们主要还是看好结构性行情,包括科技、先进制造和消费等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主动基金因能灵活捕捉这些结构性机会,预计其表现可能优于指数基金。同时,高股息类股票作为稳健收益来源和组合稳定器,值得投资者对其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