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

关注结构性机会


宏观数据依然在寻底,总体来说,供给端可能暂时还处在复苏通道之中,但是需求端继续走弱。今年以来生产端和出口持续走强,工业企业的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全球经济特别以G7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依然较强,尽管有贸易摩擦,但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依然是明显而持续的。从各项指标来看,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或在于内需。首先是代表总量的金融信贷数据和通胀数据仍处于阶段性低迷。低迷的融资需求是可以从微观的居民和企业端观察到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房地产仍处于阶段性寻底。房地产依然占据经济总需求的相当比例。比如房地产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到总体固定资产投资的22%左右,涉房贷款占到总体贷款的25%左右。所以如果房地产市场阶段性走弱仍需持续一段时间,对于经济总需求和总体信用创造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宏观数据加快改善的难度可能也会比较大。另一方面是政府投资尚在推进中。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是众所周知的挑战。中央财政暂时也未显著加大发力,而是显示出了很强的“定力”。投资项目的融资结构一般是三分资本金,七分银行配套,三分资本金主要就是来自财政资金。换言之,在财政尚未显著发力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用武之地并不会很大。我们认为这个情况也或将持续,从李强总理在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最新表态“固本培元”之中可见一斑。除此之外,我们当前也比较关注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对于GDP的贡献率已经于几月之前超过了房地产,对于整体经济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两年汽车销售也的确表现较好,且表现出与地产销售的分野。然而2024年以来,汽车销售也出现了阶段性疲软的迹象。一方面是汽车成交均价今年以来出现下行。过去两年在国产新能源车的拉动之下,汽车成交均价出现了明显抬升,消费升级现象似乎单独在汽车行业出现了。然而今年以来,成交均价较过去两年的均价出现了明显下滑,这是否意味着国产新能源车拉动的这一波消费升级已近尾声,值得进一步跟踪。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上海私车额度的投放数量逐月快速下滑,由往年每月10000左右下滑到目前的6000左右。我们认为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了汽车消费需求的下滑。总得来说,在房地产处于阶段性寻底的背景之下,如果汽车销售再度走软,那么经济的总需求可能会再度承压。

 

对于接下来的几个月和三季度的权益市场,我们维持中性略偏积极的看法。一方面是如上所述,宏观经济依然在寻底,基本面的右侧尚未出现。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不应过于在意宏观数据,要更多关注中观行业和微观公司的积极变化。近两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随着经济处于阶段性低位以来许多行业供需结构的变化,许多机会正在涌现。

第一,制造升级是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之路,符合目前政策的导向,也能从微观上看到许多积极的变化。我们认为这个领域值得关注5-10年,是一个牛股辈出的领域。

第二,“出海”的趋势在汽车、电子和机械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获得长足发展,也至少值得5-10年的重点关注。

第三 ,从周期反转的角度可以关注的行业越来越多,关注新能源,地产链和非银金融等周期复苏的可能性。

第四,人工智能已经是当代最为重要的技术革命,海外居高不下的信息技术类投资将拉动全球对于半导体的需求,重点关注电子等高端制造业复苏的趋势。

第五,红利依然可以关注。当前整体股息率略有下降,但相对于国债仍然有吸引力。在经济完全复苏之前,红利类资产依然会受到青睐。刚刚公布的2023年年报,我们注意到银行的分红比例有明显提高,目前银行的股息率已经超过煤炭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第六,关注居民消费心态的变化:活在当下。挖掘体验类消费品的机会。关注“平替”类消费品的机会。三季度,我们依然会贯彻核心-卫星策略,从稳定类、周期反转类和成长类这几个维度去挖掘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