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

内需时代能否重新开启


近期市场整体面临一定的压力,但得益于政策的对冲,我们认为市场中依然有结构性的机会可以挖掘。 

第一,特朗普关税场景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在共和党的竞选纲领中有关于“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表述,特朗普上任后很有可能会快速讨论相关的政策措施。如果对中关税真的从当前20%左右的水平上升到60%,或将对中国明年的增长前景产生较大的冲击。假设美国明年一季度开始升高关税,那么三季度可能是我国全年GDP增长的低点。从我国今年的GDP增长分布来看,出口或是主要的拉动项,两相对比,对经济的“体感”可能是比较强烈的。

第二,既然需要转向内需,那么全市场都在期待的政策对冲力及其效果如何?首先,财政政策似乎仍有发挥空间。我们当前看到力度较大的是化债政策,但是化债本质上还是地方债务的腾挪,并非重新加杠杆。“省出钱来”和“获得收入”这两种情况在决定地方政府的支出方面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另外,市场所期待的“中央政府加杠杆”,也许要等待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两会”进一步明确。其次,货币政策方面,我们发现实际利率在近一两年几乎保持稳定,并没有明显下降趋势。很明显经济和汇率是央行的双重考虑,大水漫灌似乎并不现实。当前政策效果比较彰显的领域依然是传统的一些早周期行业,比如地产、汽车和家电,可以看到居民仍存在需求。当前市场关注的重点一是房产交易的复苏能否持续,二是以旧换新补贴是否会延续,延续多久?这两个问题当下暂时没有明确的答案。

第三,我们的策略简单的讲是继续寻找结构性机会。首先,红利类的公司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调整之后,投资价值再次彰显。其次,努力寻找内需的突破方向,规避出口相关的领域。再次,我们比较看好汽车行业,这个行业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洗牌之后,市场的竞争环境其实大为改善。合资车厂和央国企其实没有跟上这一轮的电动车迭代。剩下为数不多的竞争者未来有望瓜分这一巨大的市场,包括国内和全球(北美尚未进入)。这是一个具有潜力的产业机会,值得密切关注。

第四,从风格来看,我们认为在未来一到两周存在一个抉择。如果内需政策足够,那么我们将倾向在内需相关板块上做进一步布局和挖掘;如果政策力度不及预期,考虑到不断下行的债券收益率,我们认为红利板块可能会重新受到青睐,那么红利相关板块则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