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罗德全球投资者研究:中国内地投资者眼中市场的未来是怎样的?
在变化中寻找新机遇已成为眼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投资主命题。施罗德投资2023年全球投资者研究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涵盖全球33个地区超过23,000名投资者的投资调研*。
在本次调研中,有1,000名中国内地投资者参与。研究显示,近六成中国内地受访者至少每年更改一次他们的投资,而面对利率的不断上升,超过一半受访者表示,他们可能会通过增加投资组合的多样性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而中国内地投资者对投资的期望值来自于对市场前景的信心,他们预计未来五年年回报率或可达14.2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及前两年研究调查的12.74%。其中,高达80%的受访者预计,与过去12个月相比,2024年的投资回报率将超越或维持相同水平。
另外,中国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的认可依然在延续。98%的中国内地受访者对可持续基金抱有兴趣,而74%的人希望投资有可持续投资特征的基金。这个数据远高于全球数据的50%。而94%的投资者认为践行可持续的企业更能够创造长期价值。通过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企业可以建立长远稳定可靠的业务基础,吸引长期投资者,并获得更稳定的财务回报。
66%的受访者表示,在投资时会倾向于避免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的企业。而除了通过利用投资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外,自然资本、生物多样性和人力资本管理也被中国内地投资者视为与企业相关比较重要的议题。反之,缺乏有关可持续投资影响的透明度和报告数据成为阻碍投资者进行可持续投资的因素之一。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主动”与“非公开”有助避险
鉴于中国内地投资者对于未来五年获得正回报的期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为了优化回报潜力,投资者可以考虑通过主动管理型的投资渠道来争取阿尔法收益,并增加公开和非公开市场的投资机会。
从投资类型来看,过去六个月,91%的中国内地投资者较为青睐由基金经理积极管理的投资或公募基金,并积极寻求具有增长潜力的领域进行投资,比如互联网和技术、可持续性、电动汽车等。面对主动型基金日益增加的吸引力,42%内地受访者也愿意与财务顾问沟通,以便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和资产配置决策。
另外,非公开市场资产投资也很吸引投资者。调查显示,78%的中国内地受访者计划投资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还有65%的人考虑进行私募股权投资。66%的投资者认为,非公开市场资产能够提供更高的平均性能、能进入更广阔的领域以及使投资更加多元化。同时,62%的投资者也看中了其具有可持续性等优势。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非公开市场资产投资通常需要更长的持有期。调查显示,超60%的中国内地受访者希望在1-5年期间持有非公开市场资产,而非更长期。由此,我们建议投资者需要保持适度的预期,并且保持足够的耐心和长远眼光,将其视为一个更长期的投资计划。
*施罗德投资委托一家独立调查机构在2023年5月26日至7月31日期间就位于全球涵盖欧洲、亚洲、美洲等地的33个地区,超过23,000名投资者进行独立网络调查。此研究将“投资者”定义为将于未来12个月投资至少10,000欧元或相等价值,以及在过去10年内曾更改投资组合的人士。施罗德投资认同由上述投资者所得之研究结果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体验。
注:由于本调查采取四舍五入制及包含多项选择题,本文所涵盖之数据总和未必为100%,敬请留意。